甘州区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四抓两整治”,打出“组合拳”、按下“加速键”,着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提升乡村振兴建设水平。
强堡垒、通经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实施“头雁领航”。制定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选拔126名致富带头人、44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指导142个村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选聘专职村党组织书记54名、专职村文书24名,表彰优秀村干部100名,对58名违纪违规村社干部进行严肃查处。打造“实体+网络”阵地平台。健全村“两委”成员坐班制度,列出服务清单,常态化开展“土专家献策”“田秀才支招”等特色服务活动,打造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党群之家”“红色之家”“亲民之家”。用好用活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网上阵地,通过线上学习、在线讨论、线下实践“三线合一”方式,使党员随时学、随地学、自主学,有效增强了学习效果。强化基础保障。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持续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和现任村干部养老保险、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有效激发村干部的干劲。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对连续3年被市区党委、政府评为优秀的村干部,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聘用到事业岗位或选举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让村干部晋升有盼头、干事有劲头。
拓出路、强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党组织“结对帮带”合力冲刺脱贫攻坚。按照“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将党建链与产业链同延伸相匹配,采取“1+X”模式,组建联合党组织20个、中心村党委15个、片区党委1个,覆盖行政村104个,通过地域相邻巧打产业“复制牌”、优势互补共走脱贫“致富路”、发展联手延伸富民“产业链”等做法,抱团发展壮大区域性特色产业。中心村党委“1+5+N”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在每个中心村党委下设政策宣传、社会治理、乡村文明、环境整治、关爱互助5个行动队,吸纳N个专业合作组织加入,建立“中心村党委带支部、支部引领合作社、合作社促产业、产业连农户”机制,建成连片设施农业2.5万亩,带动24个村培育富民产业,推动党组织力量从“单打一”向“组合拳”转变。“三个一批”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按照专项资金扶持一批、扶贫资金帮扶一批、创新模式发展一批的思路,为15个村争取中央和省级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750万元,通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统筹使用扶贫资金、发包租赁、入股联营等“一村一策”增加村集体收入,全区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70%的村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明责任、重统领,凝聚乡村振兴合力。靠实党建责任。建立四班子县级领导包乡抓村制度,严格落实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包抓、区直部门单位结对帮扶、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负责、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工作“四个一”包抓整顿措施,18名县级领导遍访244个村,逐村建立工作台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累计打造标准化示范点152个,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42个,其中38个转化为示范村。严管党员干部。采取“一走二摸三问四查”方式,深入分析党员信教原因,把脉问诊,摸清病根,逐步消除宗教对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影响。建立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资格区级联审制度,清理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村“两委”成员123名,通过通报村干部涉黑涉恶、侵占集体资产典型案件、以案释法等形式,引导村干部汲取教训、依法用权。推进乡村治理。完善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村级治理体系,规范“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程序,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构建跨村调解矛盾、治安联防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同管理的综合治理体系。健全完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不良习俗,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3000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