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时刻,总有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考验面前,总有不屈的身影冲锋在先。面对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情,山丹县迅速行动、立即部署、快速推进,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战高温、抗旱情、保供水,千方百计惠民生、稳生产、护秋收,把抗旱措施落实到最小单元,坚决打赢抗旱减灾攻坚战。
旱情为令,“集结号”在党旗下吹响。旱情就是命令、抗旱就是责任。旱情发生以来,各级党组织第一时间吹响抗旱“集结号”,号召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快响应强化统筹调度。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2次、专题调度会6次,研究部署抗旱减灾工作,及时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迅速成立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书记、县长双组长制,建立“日会商、日调度”机制,针对各乡镇不同旱情科学分析研判形势,研究解决问题,形成上下一体、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点对点一线调研指导。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村、驻村干部包社、村社干部包户“四包”抗旱工作机制,35名县级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深入8个乡镇常态化、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一线调度抗旱工作,78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火速下沉124个村和社区,开展“踏田诊断”突击行动,精准掌握水情和田间用水需求,蹲点指导抗旱工作。重实绩激励担当作为。县委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单位成立督导组2个,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赴乡镇、村检查24小时抗旱值班和旱情处置机制落实情况,跟踪考察党员干部在抗旱减灾一线的实绩表现,建立抗旱实绩档案,发现临阵退缩、消极懈怠等行为的及时处置,引导党员干部在抗旱救灾一线担当作为。
党群同心,“战斗力”在党旗下凝聚。“旱情不缓解不离开、问题不解决不离开!”面对严峻旱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解决群众“燃眉之急”。多方动员齐参与。印发《关于在防汛抗旱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组织全县5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1.2万名党员全力以赴投身抗旱减灾,积极开展“抗旱减灾党旗红,党员干部争先锋”等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设岗定责、划片包干等方式,深入村社摸清灾情底子、农户底子,在抗旱一线创先争优。多方合力抓供水。引导3900多名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组建抗旱突击队113支,党员服务队260支,在旱情严重的29个村设立临时供水点31处,启用备用机井7眼、新打应急备用水源井11眼、更新维修109眼,组织车辆送水850辆次,1200多名党员干部为困难群众送水2200余次,有效解决55个村2.46万群众生活用水保障困难问题。多方发动促节水。依托“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等开展节水知识及科学抗旱经验宣传180余次,组织1400余名网格员、党员联系户,通过村民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向群众发布全民节水倡议,提高群众节约用水意识。同时,采取定时定量、分片供水措施,加强商业用水管理,压减高耗水行业供水,全面推行阶梯水价,鼓励群众全员参与、全民节水。
硬核保障,“安全感”在党旗下提高。“多灌一丘田,多产一斤粮”。在秋粮生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最大程度降损失、防病害、保稳产。一线传授抗旱技术。扎实开展“百名干部下田间地头防旱抗旱保丰收”活动,派出100余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传授防旱知识、手把手指导抗旱技术。同时,通过乡村大喇叭、村民微信群等,积极开展农业防灾减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要点宣传,持续提高农户抗旱减灾能力。一线服务产业发展。加快抗旱工程建设,投资1500万元实施地下水置换和应急取水工程,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投资1200万元实施张掖国际物流园智慧化人饮调蓄供水项目,保障工业用水,并通过推广现代节水农业、改进生产工艺等措施,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推动一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一线保障民生需求。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和“爱心山丹”工程建设,及时向受灾农户、重度残疾人、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发放救灾粮款180万元,组织卫生、市场监管、电力等部门专业人员230余名,常态开展水质检测、疾病预防宣传、输电线路检修等工作,切实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用责任和担当凝聚起抗旱减灾强大力量。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