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对于人来说,102岁已是期颐之年,对于党派来说,百年不过俯仰之间。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在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中,人才事业是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支撑,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要不断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党聚人才用“良方”,不拘一格延揽天下英才。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传统,也是一个百年大党励精图治的沧桑正道。回顾党的历史,老一辈革命家推诚结诤友、为国惜英才的故事,俯拾即是、不胜枚举:周恩来把科学家当作“国家宝贝”,邓小平当科技人员的“后勤部长”,朱德月下追回电台技术员,王震“三顾茅庐”动员热电专家入伍,陈赓“枪口抢人才”,陈毅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聂荣臻主持拟定“科学宪法”……这些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美谈,如璀璨星光闪耀历史天空,彰显出我们党强烈的人才意识。百年大党为信仰而立、聚人才而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党兴人才有“高招”,创优环境释放人才活力。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仅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还要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不断消融体制障碍的坚冰,人才蕴藏的创造力就如春芽破土般唤醒激活:上海的工程师出城下乡,星期六到乡镇企业技术兼职,星期一回到单位上班,活跃城乡之间的工程师,造就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北京的科研人员走出深墙大院,把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抢手的产品,创业的星火由此乘势燎原。体制机制是影响人才作用发挥的“任督二脉”,从“星期日工程师”到“孔雀东南飞”,从“知识分子下海潮”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出国热”到“海归潮”,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就像一江春水,因流动而春意盎然,因改革而生机勃勃。
党爱人才见“诚意”,诚意感召团结人才力量。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吸纳和政治引领,通过“党爱人才”机制在人才群体中厚植红色基因,感召各类人才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必须紧扣“永远跟党走”主题主线,常态化举办高层次人才专题研修班,让专题研修班成为团结引领广大人才的长效载体。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推进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分层分类建立联系服务名单,架起“连心桥”。例如,张掖市出台《“金张掖优才卡”制度实施办法》,以10项具体服务措施做精做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当好伯乐,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到共和国勋章,党和国家对人才的尊重、关心和礼遇,激励广大人才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把创新创造的果实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长青树上。
党用人才显“雅量”,人才引领推动创新发展。“懂人才是大学问,聚人才是大本事,用人才是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福建时,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就是希望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成为党和人民共同理想的信仰者、实践者和先锋队。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专家,南仁东20年仰望星空、打造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守护植物基因宝库,尼玛扎西许青稞一生深情、愿作金穗暖藏民。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国家重大项目攻关的实验室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棋局里,乡村振兴的田野间,企业研发生产一线,到处活跃着人才的身影,释放出创新创造的蓬勃动能,一个个成才梦、创新梦、创业梦,拼出色彩斑斓的中国梦。(山丹县委组织部 黄旭明)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