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不好意思,干点意思意思,干多你啥意思,走了没啥意思。”这是部分干部对其挂职工作的“总结”。虽然语带调侃,但挂职干部对基层工作不适应、难扎根、被边缘化的情况并不鲜见,使挂职锻炼效果大打折扣。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身负重任的挂职干部更要提振精气神,应对新变局、展现新作为,自觉做到“三要三不要”,努力实现在危机中寻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要“实挂”不要“虚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要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干部挂职在培养锻炼优秀干部、激发挂职地工作活力、探索干部任用多元化选择、拓展公务员来源渠道、丰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意义重大,但也还存在干部到基层挂职有劲无处使、有想法难作为,甚至被“边缘化”等不良现象。也有少数挂职干部把挂职地当“婆家”不当“自家”,只挂职不尽职,只出名不出力,仅仅做到了挂职而没有做好挂职,感情融入上有隔阂,身份认同上有差距,作用发挥上不够积极,造成挂职单位不认可、群众不满意,既辜负了组织的重托和信任,消解了挂职地和群众的期望,也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作为挂职干部要敢于拿出较真碰硬的锐气,练就揭开“面纱”探究深处的火眼金睛。既要自觉接受挂职单位的职责安排,又要坚决不做“差不多先生”,始终坚持与思想上的倦怠较真、和工作中的难题较真,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在基层这片“沃土”中有所作为。
要“做事”不要“做客”。“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然而,现实中有的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此类现象在挂职干部中亦不在少数。有的挂职干部习惯以“过客”身份自居,工作中常以旁观者、局外人的状态在旁边观望,认为只等归期一到,立马打道回朝;有的挂职干部眼高手低、心高气傲,认为自己文化水平较高,内心深处不屑融入挂职单位,瞧不起基层干部、话说不进群众心坎。作为挂职干部,一定要坚持“三定”,主动摒弃、自觉抵制以上不正之风。一是“定心思”,主动珍惜挂职机会,既要“身挂”更要“心挂”,真正把挂职锻炼作为自己成长成才的“训练场”;二是“定位置”,自觉强化“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思考、主动作为;三是“定目标”,挂职虽有期,奋斗却无限,坚持短期挂职长期打算,切实帮助解决一批挂职单位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
要“炼金”不要“镀金”。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不可否认,当前我们挂职干部队伍中心浮气躁的不在少数。有的干部把挂职锻炼当成“跳板”,存在“挂职=镀金=提拔”的错误思想,简单地认为挂职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升迁筹码,为日后的提拔重用作铺垫,以至于只知“挂职”忘了“锻炼”。有的干部对挂职单位实际情况充耳不闻、避而不见,热衷于轰轰烈烈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图短期效应。这些带着强烈“目的性”和“功利性”的挂职行径,其本质就与挂职锻炼的初衷南辕北辙,做得再轰动也没有多少意义。为确保挂职工作更有实效,挂职干部更有底气,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干部挂职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度化保障挂职干部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挂职干部要从根子上彻底摒弃“镀金”思想,积极化挂职“经历”为工作“经验”,确保真真实实锻炼、实实在在做事。(甘州区委组织部 梁学林)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