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党建

无障碍阅读

组工文萃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组工文萃

基层治理要“共性规律”与“个性创新”并重

发布日期:2023-08-01 10:45来源:作者:张组轩

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终端,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至关重要,但是基层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做到守正创新,既注重基层“共性”规律,又创新基层“个性”实践。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基层治理的“共性”基石。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干部群众才有定盘星,也才能坚定不移地跟着组织走。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要深化村(社区)“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机制,积极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同时把优秀人选通过一定程序明确为各类组织负责人,让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舞龙头。毋庸置疑,一个党组织坚强有力、“两委”班子肯干能干的地方,必然是有底气保持和谐稳定、有勇气治理社会乱象的地方,也更有力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构建三治融合体系,是基层治理的“共性”路径。自治能够释放治理活力,要突出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引导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参与,推动基层治理从行政性单一化向多元共治的转变。法治能够保障治理规范,法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一切行动的根本遵循,营造全民知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有助于在化解基层矛盾中推动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秩序。另外,法治才能从根本上引领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诚信,从而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基层社会秩序。德治能够提升治理成效,德治具有教化作用,以意识形态的形式提倡群众崇德向善规范行为,为法治的重要补充部分,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的感召力。因此,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功能作用各有侧重,缺一不可,三者有机融合才能够营造基层人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以点带面突出特色,是基层治理的“个性”法宝。基层情况各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扬好特点亮点、解决好难点堵点,才能更好带动基层治理的面。近年来,农村大量资本和人才向城市单向流出,导致农村进一步衰落和凋敝,有很多资源“躺”在那里,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所以,基层治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发展产业、盘活资源。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鼓励特长党员在村就业、回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一步推动乡村资源开发;要持续优化经商营商环境,因地制宜引进企业投资发展种养、加工、农旅、制造等产业,帮助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收入;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整合现有资源,适时组建村级专业合作社,实现群众收入和集体经济同步壮大。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大的发展空间,激发农村基层活力,使“微澜死水”变成“有源活水”。基层治理不是孤立的课题,而是与当地的经济状况、产业格局、发展路径、历史文化等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突出特色,以群众为中心,才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效。(甘州区党寨镇   冯鹏)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