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研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行各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破解基层难题、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有个别部门单位,调查研究并未真正落地见效,更有甚者,随着第二批主题教育渐入“尾声”,调查研究成果也即将“流产”。并未让阻碍群众生活的难点、堵点、淤点问题得到疏通和化解,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带着问题下去,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牢牢抓住问题导向这个“牛鼻子”。要立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群众急难愁盼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倒逼回溯问题形成的原因,深入矛盾复杂的基层一线,放下架子、躬下身子、抵达一线、踩到末端,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才能找到化解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推动调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打好基础。
调查研究必须善于总结规律。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调”是通过查、听、看,到一线收集整理具体的案例;“研”则是从大量的成功或不成功的案例中找共性、找问题,发现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准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调查研究的“的”要对准民生服务的“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梳理问题,抽丝剥茧地分析矛盾,耐心细致地总结规律。要善于从纷纷扰扰的表象中,发现事物的真相和本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解剖麻雀”式的耐心、细心,深入剖析总结,既要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本质特征,也要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对解决复杂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确保调研成果真正落地见效。
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如何,是衡量调研质量的重要标准。要细化实化调研成果落实方案,建立成果转化运用清单,明确时间表、画好路线图、对标任务书、严守责任线,做到立行立改,逐项销号。要发扬“一竿子插到底”的“钉钉子”精神,确保各项调研都能见实见效。要建立健全沟通协调、结果反馈、综合考评、成果转化等调研制度机制,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考核调研成效的主要指标,加强对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引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立足岗位实际,解决基层难题,做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高台县委组织部 罗茸)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