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党建

无障碍阅读

组工文萃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组工文萃

掌握群众语言才能当好群众“心上人”

发布日期:2023-08-18 10:10来源:作者:张组轩

当前,一些年轻干部出了校门便进了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说话不“接地气”,与群众交流往往“打折扣”,甚至闹出“鸡同鸭讲”的笑话。对此,作为基层年轻干部,唯有练就慧眼、聪耳、巧嘴,解锁“群众语言”密码,方能站稳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当好群众的“心上人”。

用“慧眼”观“喜怒哀乐”,不说“违心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就要求年轻干部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慧眼,透过日常生活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和身边关键小事。要始终牢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的远的、好的坏的都要看,多看群众的繁琐小事,及时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察觉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虑。要真诚地请教群众,从群众“朴素”语言中汲取经验,从细微处着眼、小事中入手,脚踏实地的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忧心事、烦心事。要善于看群众的脸色,做出每一项决定,推动每一项工作,都要随时用群众的“脸色”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要学会“坐着小板凳拉家常,虚心请教意见,耐心倾听抱怨,诚心接受批评”,与群众交心、做朋友,不打官腔、不说妄语,真正让群众理清工作的来龙去脉、知晓事情的前因后果。

用“聪耳”听“言外之意”,善说“大白话”。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只有精准了解群众心中所思、所想、所盼、所虑,听懂群众的“心中话”,了解群众的“曲中意”,才能发现工作中的盲点和漏洞,找准为民办实事的着力点。这就要求年轻干部与群众交谈,要转换工作思路,拒绝拐弯抹角,说方言土语,通过“唠家常”,提高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效率。要主动到田间地头、庭院炕头,当群众身边的“倾听者”,不仅要听群众认可的、点赞的,更要直面群众辣味十足的质疑吐槽、牢骚意见,不仅要原汁原味地收集民声,更要真抓真干地回应民声。要多加了解当地农村风土人情、社情民意,善用说话技巧、巧用谚语比喻,把当地“方言”常挂嘴边,培养说话“接地气”、把文件政策翻译成“大白话”的能力,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用“巧嘴”讲“群众语言”,多说“贴心话”。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当前,“能说会道”是年轻干部的“标配”,“通俗易懂”是年轻干部的“高配”,比如,“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等等,这些语言讲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情真意切,品起来意味深长。这就要求年轻干部面对群众,要用好“巧嘴”,抓住机会“常开口”、把握时机“善开口”,用真诚的言语、平和的态度多说“贴心话”,既要用大白话、实在话讲清楚惠民政策,又要用心用情回应群众关切,真正消除干群“围城”、沟通“阻碍”。要把群众当作“良师益友”,拉近距离,虚心相处,真诚相待,真正跟老百姓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用实际行动换取群众的满意,争做群众的“心上人”。(民乐县委组织部  马永山)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