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党建

无障碍阅读

组工文萃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组工文萃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布日期:2025-03-06 14:50来源:作者:张组轩

“民生乃发展之基、和谐之本、幸福之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出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在薪火相传中将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总结好发扬好落实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勇立潮头、再立新功。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有“惟愿苍生俱饱暖”的人民情怀。“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要有“枝叶关情”的人民情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传承和发扬这样的人民情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人民一贫如洗,在饥寒交迫的生存线上挣扎,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辛探索,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打响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大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扶贫减贫的“中国奇迹”。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各级党员干部更应该将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付诸在实践中,面向广大群众、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在田间地头、户中炕头、社区里头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了解其所急所盼所需,切实帮助其解决一些基本的生活困难问题,真正使困难群众老有所依、困有所帮、衣食无忧,让党和政府最普惠的民生政策惠及每一名群众。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有“玉盘珍馐值万钱”的发展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发展的道路上艰辛探索,从计划经济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三权分置”,都是不断在解决农民“钱袋子”的问题上探索,最终在“上下求索”后“吹沙见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产业兴旺,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够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处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各级党员干部就是要坚持以“三新一高”为主题,不断解放思想引领发展,摆脱“就地论事”的局限性产业发展思维,将“小块区域”镶嵌到“大格局”中去谋划,增强抱团发展、跨区域合作的发展意识,通过借力借势借地借资发展,拓展更广阔的产业空间,做好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文章”,为鼓起农民钱袋子提供更多元的产业支撑。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有“天人和谐兮佳境”的奋斗目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当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和生存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其需求也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转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站在新的发展阶段上,解决好这一矛盾,各级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的要求,发展惠及全民、覆盖全民、服务全民的公共社会事业,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家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守护人民健康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实、获得感更足、幸福感“爆棚”。(肃南县委组织部  刘克朝)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