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干部从那些毫无价值的事务中挣脱出来,把干部从“文山会海”以及频繁的迎来送往中解放出来。基层,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肩负着重大责任;基层干部是党和群众间的关键桥梁,其工作成效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但长期以来,形式主义积弊如枷锁,让基层干部被大量无意义事务缠身,宝贵时间精力无端消耗,不仅打击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与干劲,更降低了基层治理效能,掣肘基层工作的顺利推进。
清单立制,厘清权责破困局。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任务艰巨,权责不匹配是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基层干部常处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艰难处境,承担着远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破题的关键在于构建清晰的权责“图谱”,通过“条目化”梳理法定职责,以“清单化”明确协助事项内容,用“负面化”严格禁止责任转嫁行为,从制度层面重塑县乡权责关系。进一步明确基层“必做事项”,确保基层干部在主责主业上不缺位、不懈怠;设立“负面清单”,严禁县直部门未经授权随意下放任务,杜绝“部门甩锅、基层背锅”现象。同步建立清单外事项“准入审批”机制,完善动态调整和监督问责机制,让权责清单成为基层履职的坚实“防护盾”,保障基层干部合理的工作负担。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增实效。基层各类政务APP、工作群、打卡系统激增,基层干部被“群聊轰炸”“截图打卡”“数据报表”捆绑,陷入“线上线下双重忙碌”,尽管通过集中整治、专项清理等手段,短期内能够减少文件会议的数量,但问题容易出现反弹,形式主义也从“显性”转变为“隐性”。为基层减负赋能,必须运用创新的方法,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搭建涵盖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的数字化综合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基层工作的智能化处理,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要持续改进考核方式,大幅削减不必要的考核指标,并引入第三方评估、群众评价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升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实干导向,减负为民显担当。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直接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治理能力,不仅关乎党委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更是衡量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为基层减负,核心目的是让基层干部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考核评价中,加大高质量发展和群众满意度指标的权重,客观公正地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并与干部的职务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紧密“挂钩”,真正做到让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实干者得到实惠,激励基层干部在实干中担当作为。(肃南县委组织部 李雪鹏)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