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党建

无障碍阅读

组工文萃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组工文萃

精准监督赋能干部担当作为

发布日期:2025-06-26 15:25来源:作者:张组轩

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监督执纪的“高压线”越绷越紧。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一有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的倾向:干部正常履职被曲解为违规用权,基层创新探索被扣上突破红线的帽子,甚至出现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这种“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监督思维,看似严苛,实则是懒政思维作祟,既挫伤干部积极性,更损害政治生态。作为组工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监督执纪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不是“捆住手脚”,而是“撑腰鼓劲”。

精准监督,首先要划清“红线”与“绿灯”的界限。对公款吃喝、利益输送等违纪违法行为,必须露头就打、绝不姑息。但对干部在改革攻坚中的试错探索、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担当作为,则要旗帜鲜明地撑腰鼓劲。现在的干部选拔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明确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既守住了纪律底线,又激发了干事热情,这种“精准画像”的监督智慧,值得借鉴推广。

精准监督,关键要建立“容错”与“纠错”的机制。现实中,一些干部因担心被追责而不敢决策、不愿担当。对此,组织部门既要完善澄清正名机制,对恶意举报及时澄清,对诬告陷害严肃查处,更要健全容错纠错制度,明确容错情形、细化操作流程,让干部吃下“定心丸”。一些地方出台《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办法》,明确在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等10类工作中可予容错,同时建立“问题发现—整改落实—反馈提升”闭环,既保护了干部积极性,又推动了工作改进,这种“严管厚爱”的制度设计,才是对干部真正的负责。

精准监督,根本要树牢“激励”与“约束”的导向。监督执纪不是目的,推动干部担当作为才是根本。组织部门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既看显绩也看潜绩,既重过程更重结果,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中推行“担当指数”评价,将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等指标量化赋分,对连续三年排名前列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形成了“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的鲜明导向,这种“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才是对干部最大的激励。

新时代新征程,组织部门要当好遵规守纪排头兵,也要建设好干部之家,唯有以精准监督破除“洗碗效应”,以制度保障消除“后顾之忧”,才能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敢闯敢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肃南县委组织部  郝进鹏)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