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了公职人员违规吃喝认定标准,为党员干部划清了行为“红线”。广大党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将可能潜藏风险的“热情饭局”拒之门外,别让“饭局”成为“困局”,始终做到洁身自好、不染尘埃。
明辨身份“划边界”,筑牢堤坝防渗透。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清晰的“身份识别”意识,将“与谁吃”作为首要考量,坚决划清公私界限。接到宴请邀约,首先要核查邀请方身份,凡属管理服务对象、下属单位人员、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关联方,无论理由多么“充分”、情面多么“难却”,必须坚决拒绝。要强化原则定力,培养“说不”的勇气和能力,对于任何带有“投资”“交换”性质的饭局邀请,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地予以回绝,避免在“人情往来”的温情面纱下迷失方向。
慎选场所“避雷区”,坚守阵地正门庭。党员干部须将“在哪吃”视为重要防线,杜绝任何可能滋生腐败的“灰色地带”。要坚定避“雷区”,对私人会所、高档奢华的“一桌餐”等具有隐蔽性、排他性特征的场所,无论宴请性质、费用来源如何,一律杜绝出入。要规范用“门庭”,因公务确需接待的,必须严格安排在单位内部符合规定的食堂、餐厅或经批准的政府定点接待场所,并严格执行相应的接待标准和程序。同时高度警惕任何可能将企业食堂、特定包间等普通场所“异化”为隐蔽吃喝地点的行为,确保公务活动在阳光下运行。
厘清账目“分泾渭”,严把关口堵暗流。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私款归私,一餐一饭都要自费”的观念,在支付环节做到公私分明、界限清晰。要严守公款铁律,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公款宴请私客”,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严禁超范围、超标准接待,严禁借机大吃大喝、虚列名目套取公款。要坚持个人自费,参加正常人情往来的私人聚餐,务必坚持自掏腰包、AA制等自费原则,对于任何非本人支付的费用,务必弄清来源,绝不接受管理服务对象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者的买单。严格履行报销程序,自觉接受财务审计和监督,确保每一笔支出合规合理、经得起检验。(甘州区委组织部 白勇宁)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