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党建

无障碍阅读

组工文萃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组工文萃

绘就人民城市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6-13 10:35来源:作者:张组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出了具体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应深刻领会《意见》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让城市在更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擘画“千年大计”,嘱托“我们可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指导城市建设,强调“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聚焦城市治理,指出“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从规划到建设,再到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城市发展中的“人”,始终心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指引新时代城市建设朝着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不断迈进。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承载空间。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的硬件设施有了质的改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2024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9.4亿人生活在城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城市生活的期待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有“住有所居”的基本保障,更渴望拥有安全、舒适、便捷、绿色且富有文化底蕴的居住与生活环境。然而,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如老旧小区设施老化、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这些问题既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城市发展趋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更新行动,绝非简单意义上的“旧城改造”,而是一场涉及空间结构重塑、功能体系再造、生态环境修复的系统性工程。在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过程中,要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置于重要位置,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全面开展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建立保护前置机制,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以及文物、历史建筑的修缮,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要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殷切期待,契合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进程,持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从做好老旧小区改造这样的民生实事,到设立便民菜场满足群众日常所需,从增加公园绿地拓展生态空间,到推进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 提升办事效率…… 从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具体需求出发,扭住突出的民生难题,以一项项精准服务、精细管理,为人们排忧解难,把 “烦心事” 变成 “舒心事”,才能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构建智慧管理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整合交通、环境、安全等领域的数据资源,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动态管理。发展智慧公共服务,推进线上教育资源共享,开展互联网医疗远程问诊,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 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教育、医疗、政务等民生领域的服务效率与便捷性。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从“住有所居” 到“住有宜居”,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生态环境的优化,从历史文化的传承到智慧生活的构建,城市更新行动的每一步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级党委、政府应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城市在更新中更加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绘就人民城市新图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高台县委组织部  武翠)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