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党建

无障碍阅读

组工文萃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组工文萃

以青春奋斗之姿 托举复兴伟业重任

发布日期:2025-10-08 10:00来源:作者:张组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上重要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憧憬和挑战,都激发我们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复兴伟业的壮阔征程,既需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更需要“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年轻干部作为推进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当以奋斗为核心引擎,在扎根民心、攻坚破难、精进本领中校准方向,把“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永不懈怠”的责任感,转化为托举伟业的实际行动。

“沾泥带露”的脚步厚植奋斗根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奋斗的价值坐标,始终锚定为民服务的方向。不少年轻干部初到基层时,总觉得“奋斗”该是轰轰烈烈的“大动作”,直到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才明白这份精神藏在“沾泥带露”的小事里。从独居老人的三餐热冷、日常照护,到留守儿童的课后陪伴、成长引导,再到困境家庭的生活帮扶、老旧小区的便民改造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的“小事”,却是群众心头的“揪心事”。年轻干部要打破“机关思维”,少些“纸上谈兵”,多走“田间埂、百姓门”,不搞“盆景式”服务、“短期式”帮扶,以“脚下有泥、心中有情”的姿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奋斗的“任务清单”,让每一步行动都带着民心温度,让奋斗的根基在群众的认可中越扎越牢,为复兴伟业凝聚最深厚的民心力量。

“啃硬涉险”的闯劲破解复兴难题。“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复兴之路从无“坦途捷径”,越是靠近目标,越要闯过“娄山关”“腊子口”。面对改革深水区的“硬骨头”、发展转型期的“新矛盾”,一些年轻干部容易滋生“畏难情绪”:遇到产业升级的“技术瓶颈”,怕“试错担责”而不敢突破;碰到基层治理的“历史遗留问题”,怕“引火烧身”而选择回避;面对生态修复的“长期任务”,怕“短期出不了成绩”而敷衍应付,陷入“等靠要”的被动局面。年轻干部的奋斗,恰在“敢闯敢试、敢破敢立”的行动中,要主动跳出“舒适区”,把“矛盾最集中、困难最突出”的地方当成“练兵场”,敢接“烫手山芋”、敢闯“矛盾漩涡”,在征地拆迁、应急处置、产业攻坚的一线“墩苗”,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担当,在破局突围中增长才干,让奋斗的动能成为破解复兴难题的“金钥匙”。

“永不自满”的钻劲校准奋斗节拍。“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新时代的奋斗,早已不是“蛮干硬拼”的时代,而是“靠本领说话、凭能力干事”的时代,“永不自满”的钻劲,才能让年轻干部的奋斗跟上时代节拍。部分年轻干部走出校门后,容易陷入“文凭即能力”的错觉,满足于“会用老办法、能应付日常工作”,对数字化转型、精细化治理、多元化群众诉求等新挑战“视而不见”,逐渐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本领恐慌。年轻干部要摒弃“躺平心态”“守旧思维”,以“永不自满、持续精进”的钻劲,把学习当成“终身课题”,既要学政策法规,准确把握时代导向,让决策“不偏航”;也要学数字技能,掌握智慧社区管理、大数据分析等工具,让服务“提效率”;更要学群众语言,跟着老党员学沟通技巧,在田间地头学“接地气”的表达,让工作“贴民心”。让每一次精进都跟上时代节拍,以“本领恐慌”倒逼“能力提升”,让奋斗的脚步始终与复兴征程同频共振。

年轻干部的青春,注定要与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唯有以“沾泥带露”的脚步贴近群众、以“啃硬涉险”的闯劲破解难题、以“永不自满”的钻劲提升本领,才能把“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转化为托举复兴伟业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的考卷上写下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案。(临泽县委组织部  王自龙)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