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党建

无障碍阅读

组工文萃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组工文萃

抓作风建设切忌抱有“过关”心态

发布日期:2025-10-20 09:00来源:作者:张组轩

“学习教育结束不是作风建设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随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阶段性任务的完成,一些党员干部误将抓作风建设当成“过关”,认为“过关”即“收场”。然而,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关乎人心向背与事业成败,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切忌抱有“过关”心态。

抓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核心是通过纠治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突出问题,推动政策落实见效、民生持续改善,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但也有个别领导干部把抓作风建设当成应付上级的任务,把检查验收作为终点,把台账齐全作为政绩。如红头文件换函头,会议合并召开,“文山会海”改头换面;民生项目开工仪式轰轰烈烈,后续工作却“雷声大雨点小”;结对帮扶记录满满当当,留守老人的生活困境却久拖未决。这些看似“扎实”的表面工程背后,实际上是政绩观出现错位,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把作风建设视为阶段性任务,热衷于搞“一阵风”整治,这种“过关”心态不仅削弱了制度的刚性约束,更损害了群众的信任与期待。

破除“过关”心态,关键是要拧紧“常抓不懈”这根弦,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建立长效机制,筑牢制度防线。建立日常考核和定期“回头看”双向机制,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纠治,把“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遏制在萌发状态。要把准民心标尺,激活监督效能。通过政务公开、满意度调查、线上举报等渠道,让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裁判员,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让应付“过关”的小聪明无处遁形。要校准政绩导向,厚植为民情怀。常态化开展政绩观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始终树牢“人民至上”理念,把为民办事、造福于民作为最大政绩。坚持从群众最期盼的事做起,从基层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以实打实的举措回应民生关切,杜绝重“痕”不重“绩”的形式主义。

抓作风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党员干部必须摒弃“过关”心态,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做长久,才能让好作风成为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成为连接干群的“连心桥”。(高台县委组织部  罗茸)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