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推动政策落地、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的主阵地。近年来,从“大学生村官”到“三支一扶”,从科技特派员到驻村工作队员,大量人才被选派或引进到县区基层一线。然而,人才“下沉”之后,如何真正“扎根”“发力”,实现“才尽其用”,仍是许多地方面临的重要课题。当下,县区人才工作必须从“引得来”向“用得好”转变,真正让人才在基层沃土上“活”起来、“动”起来、“燃”起来。
让人才用当其位,破解大材小用之困。县区发展点多面广,从产业升级到基层治理,从文旅融合到乡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既多元又具体。实现人才“尽其所能”,首要在于“用当其位”。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的桎梏,突出能力、实绩和贡献导向,全面、客观、动态地评估人才的专长与潜力。要深入了解人才的专业背景、研究方向、性格特质和职业规划,将其与岗位需求、团队特点、发展平台进行精准对接。要打破部门壁垒和身份限制,推动人才在不同领域的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千里马”驰骋于适合的疆场,让“金凤凰”栖息于理想的梧桐。
让人才用得其劲,破除绑手束脚之弊。“尽其所能”的核心,是“用得其劲”。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往往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甚至“不拘小节”。如果用僵化的条条框框去束缚,用求全责备的眼光去审视,必然扼杀其创新活力。因此,激发人才潜能,必须要有容才的雅量。要敢于“压担子”,对有潜力、有闯劲的人才,要大胆放到关键岗位、重要项目中去历练。要善于“给空间”,减少对人才专业领域的过度干预,尊重其专业判断和技术路线选择。要建立“容错机制”,明确在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中出现的非主观故意的失误,可予以宽容对待,让人才卸下思想包袱,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真正把“劲”使出来。
让人才用有所成,消除后顾之忧之患。县区在薪酬待遇、发展平台等方面与大城市存在客观差距,若不注重服务保障,极易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人才发挥作用,不仅需要平台和空间,更需要良好的发展生态和暖心的服务保障。在政策层面,要完善人才安居、子女入学、医疗保障、配偶就业等配套措施,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在服务层面,要变“管理思维”为“服务思维”,提供便捷高效的精准服务,让人才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专心致志搞研究、谋创新。同时,要健全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地位、有荣誉、有收益。(甘州区委组织部 贺海兵)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