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到基层实践成长。乡镇是政策落地 “主战场”、干部成长 “练兵场”,部分年轻干部赴基层遇 “水土不服”,凸显适配差距与基层高要求,让其扎根实干是个人必修课,更是破治理难题、推乡村振兴的关键。
破“认知壁垒”,需重构基层工作价值坐标系。部分年轻干部初到乡镇持“跳板思维”,视基层经历为“履历亮色”,觉得农活“与专业无关”、邻里矛盾“不值当”。实则乡镇工作是国家治理 “基石”,作为政策与群众间的“最后一公里”,政策解读、矛盾化解、产业发展均关乎民生与稳定。年轻干部要明晓乡镇是“大舞台”,帮村民算“增收账”、调邻里矛盾、推产业落地,都是价值体现。需摒弃“过客”心态,把乡镇当“第二故乡”、村民当“家人”,在解民忧中找价值、建成就感,让“扎根” 成“主动选择”。
补“能力短板”,要锻造基层治理综合硬实力。乡镇工作需兼顾“政策执行者”“矛盾调解者”“发展推动者”角色,需“笔杆子”“铁嘴皮”“硬肩膀”能力。年轻干部虽有高学历、新思路,但缺实践,易“懂理论不懂实践”,要破解“本领恐慌”“学干结合”,放下架子当“小学生”,向老党员、老村干部学处理矛盾的“土办法”、服务群众的“笨功夫”;主动“挑重担”,在防汛抗旱、产业发展、信访维稳等工作中,练统筹、转化政策、解难题的能力,将“学历优势”变“实干本领”。
守“为民初心”,应厚植以民为本的工作情怀。乡镇工作核心是群众工作,评判标准是群众满意度。部分年轻干部“坐办公室看材料、想方案”,导致工作与群众需求脱节。年轻干部要牢记乡镇工作“根在群众、魂在为民”,走出办公室,把“办公桌”搬至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在拉家常中知民忧,在干农活中体民苦,在听建议中校准方向,以“钉钉子” 精神办民生实事,赢群众信任。
乡村振兴画卷正展,年轻干部携新知识、新思维而来,是政策执行者”。要以脚步量民情、实干破难题,以“扎根”定心、“实干”强能、“为民”暖心,必能在乡镇实现“青春有为”,为基层治理注“青春动能”,让乡村振兴路更宽,让青春之花绽于乡野。(甘州区委组织部 胡小燕)
版权所有: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 陇ICP备10000391号-5